5月25日下午,交通學院邀請中匯國際經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總經理劉大鵬高級工程師為師生們作了一場題為“城市軌道交通之地鐵施工及風險控制”的專題講座,交通學院副院長李化東老師主持了講座。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為緩和城市交通擁擠狀況,很多城市相繼修建了快速軌道交通設施。劉經理介紹說,城市軌道交通是通常以電能為動力,采取輪軌運轉方式的快速大運量的公共交通總稱,有地鐵、輕軌、市郊鐵路、有軌電車以及磁懸浮列車等多種類型。地下鐵道是一種載客量大、快速準點、舒適安全的軌道交通系統,可以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建設現代化水平,有利于促進經濟,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加快城市現代化進程,并有利于環境保護。在市區內,地鐵大部分在地下隧道中行駛,車站也設在地下,根據實際情況,地鐵可以有高架區段和地面區段,以節約投資,但必須是全封閉的。
關于地鐵的施工方法,劉經理指出地鐵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明挖法、盾構法、蓋挖法和暗挖法。明挖法是從上向下分層開挖土方,到達底板位置時,再從下往上施工主體結構的方法,適用于地鐵車站和區間主體施工。優點是工藝簡單、可以展開作業面、工期可控、成本較低,是地鐵施工最基本、最保守的方法。缺點是需要較大的施工場地,土石方的工程量非常大,長期占用地面場地,對附近的日常交通有巨大影響;蓋挖法顧名思義就是需要有一層蓋板以保持路面通行,然后在蓋板下施工地鐵工程主體結構。對于這層蓋板,既可以選擇臨時的預制蓋板,也可以選擇主體結構的頂板。當地鐵線路或車站設在主干道上,而交通不能中斷,且須確保一定交通流量要求時,可選用蓋挖法;盾構施工法是指利用盾構體完成開挖、襯砌等地下工程作業的方法。在國內,盾構施工法多用于隧道掘進施工,極少用于地下車站施工。盾構體本身為鋼筒結構形式,因為其剛度足夠大并配備挖掘、推進、渣土傳送系統,所以盾構機既可以支承地層壓力保持開挖面穩定,又可以在地層中不斷挖掘推進。
劉經理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著重強調,地鐵建設工程作為一項大型工程項目,與普通工程相比,受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施工環境、施工技術以及施工人員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較多,往往存在著大量不確定的風險因素,這就使地鐵施工成為一項高風險的工程建設項目。因而風險管理在地鐵施工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一旦在前期計劃、設計、施工和使用等過程中存在安全上的瑕疵,就會給市民生活造成各種安全隱患和影響,甚至帶來災難性后果。劉經理還就長春地鐵項目采用的施工方法、地鐵施工風險控制措施、地鐵工程保險理賠案例等幾個方面對地鐵施工及風險控制問題進行了詳細論述。他將地鐵施工風險劃分為:人的風險因素、機械設備風險因素、施工材料風險因素、施工方法風險因素、環境風險因素、專項風險——安裝工程施工風險及其他類型風險。
針對常規的風險控制措施原則,劉經理指出對于概率大、導致損失嚴重的風險因素,應以規避為主,即風險回避;對于發生可能性大、事故損失小的風險因素,應盡量加強平時的防災防損管理,即風險分散;對于發生可能性小、導致事故損失大的風險因素,適宜選擇承擔能力強的保險機構承受風險,即風險轉移;其余的風險影響小或者不容易引起事故,可以采取風險自留方式處理。

在講座中,劉經理還與同學們進行了積極的互動,深受同學們的歡迎。同學們感到這種結合工作實際的講座使自己非常有收獲,那些針對不同情況需要采取風險回避、風險分散、風險轉移及風險自留等方式的講解,切實使同學們學習到了知識和經驗,為未來的工作奠定了基礎。同學們體會到印象最深刻的是劉經理在講座中一再強調,如何保證施工風險控制已成為當前地鐵施工風險控制與管理的重點問題,相信大家會把這個重要的印象——風險防范意識帶到今后的工作中。(交通學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