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十四五”時期學校發展戰略目標,構建完善了科研激勵機制、獎勵機制和評價機制等內容,強化內涵建設,提升科研核心競爭力,積極推進科研育人理念,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營造可持續的科研文化氛圍。學校科研處搭建供教師們學習交流的科研橋梁,組織科研工作做的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經驗分享,激發教師積極投入科研的熱情,充分認識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提升教師科研素養,展示科研成果,創新科研能力。本期分享人為建筑與規劃學院教師王慶芬。
王慶芬 建筑與規劃學院 園林教研室教師
主講課程:園林設計Ⅰ、園林設計Ⅱ、園林設計Ⅲ、園林植物應用、園林樹木學、畢業設計等相關課程;
科研成果:近五年發表論文15篇,主持省級課題6項,校級課題3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1項;
科研經驗
1.明確目標,樂于發問
剛開始做科研的時候,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研究領域和研究目標是什么,確定了明確的科研目標,對后續科研順利的進展才會更有動力,查閱文獻也會有一定的針對性。
科研選題一般來源于:(1)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下,相關研究文獻中還未研究過的地方或者在某一個研究方向可以改進的地方;(2)自己發現現實中有些現象很有意思,目前還沒有成熟的科學研究對這些現象解釋過;(3)搜索學科前沿的熱門話題,通過查閱資料,進行總結提煉,最后聚焦在某一方面。
首先要多多進行閱讀文獻,積累相關理論知識,文獻閱讀作為科研的基礎技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進行閱讀文獻時可以從綜述類文章入手,在閱讀過程中熟悉相關專業詞匯,再去閱讀進行部分精度和大量泛讀,對我們有所幫助的文章,我們進行詳細閱讀。
其次要善于思考和發現生活中的有趣現象,賦予科學研究現實的意義。同時,在科研起步階段,要多跟科研經驗豐富的老師、領導多多交流,樂于發問,善于吸收學習優秀的經驗,有時候,可能在某次交流中,有趣的科研選題就會突然迸發出來。
2.腳踏實地,步步踐行
選定具體的科研課題后,就需要開始腳踏實地進行實際的深入研究。包括尋找歸納選題相關的科研文獻、確定最佳的研究方法、學習使用必要的數據工具、掌握必備的數據分析知識、總結分析該領域研究未來的可行方向等等。
每一步都需要深入地學習體悟,然后用實際行動一步一步落實下去,這個過程可能會相對繁復,但是當你真的深入進去的時候,就會發現科學研究帶來的無限樂趣,尤其是當你的發現可以為這個領域的研究帶來哪怕一點點不一樣時,都足夠體現你在科研中的價值。
3.勤于反思,勇于進步
當完成一個課題研究后,可以自己反思在研究的過程是否還有需要補足和修正的地方,一篇好的科研論文,不是一次就能成形的,經過多次錘煉鍛造,出來的才會是精品。
如果發現自己的文章某一部分需要推翻重新構思的時候,不要擔心推翻后自己之前的努力會白費,對當下這個科研選題來說,是不是更合適、更嚴謹,如果覺得修改后的行文邏輯更加縝密,會讓整個研究更加圓滿,那就勇于重新構思,這樣一次次的修正之后,最終的科學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優于第一次完成的文章。
4.時間管理,合理分配
在科研之余,如何有效的分配時間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和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研之路沒有捷徑可循,唯有腳踏實地,才能頭頂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