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學校科研提升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教師科學研究能力,有效發揮各學院(部)在學術交流活動中快速、直接、廣泛互通科學前沿知識的重要作用,學校科研處牽頭,各學院(部)組織承辦開展了學術交流系列活動。第八期由學校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承辦。
我校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培養大學生樹立科學人生觀,濃郁學校學術氛圍,激發青年學生投身于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集體奮斗之中,于11月1日邀請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王雪軍教授為我校師生講授《做信念堅定的新時代有為青年》的學術報告。會議由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主任葉萬軍主持。
王雪軍作為具有影響力的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吉林省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在報告中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圍繞當代青年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的歷史使命,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等方面,對如何“做信念堅定的新時代有為青年”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和闡釋。王教授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圖文并茂地闡述了青年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的歷史使命。我們已經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下一步,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廣大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當代青年的使命。
作為吉林省社會科學“十四五”規劃學科專家,王教授在報告中也為大學生作出了樹立科學人生觀的發展規劃。他指出新時代青年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指導實踐。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并指明了在新征程上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前進方向,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青年要精讀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堅定理想信仰;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習并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積極投身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
王雪軍教授長期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他在最后特別強調,中國的老一輩有決心為青年跑出一個好成績,也期待現在的青年一代將來跑出更好的成績。
王教授在報告中專業、激情的講授使同學們深受鼓舞。報告結尾時,同學們與王教授圍繞報告主題展開了一系列討論。王教授衷心希望新時代中國青年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同學們也充滿信心地堅定地表示,要讓自己的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學校思政部主任葉萬軍教授在總結中表示,本次報告會由學校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科研處承辦,土木工程學院協辦。邀請思想政治教育知名專家、學者來校開展學術交流和學術講座,是學校為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提升自身學術科研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而采取的一項具體措施,我們還要繼續探索、積累經驗,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方面的科研學術交流工作。
(政治理論教研部、科研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