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學校“三高”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教師科學研究能力,有效發揮各學院(部)在學術交流活動中快速、直接、廣泛互通科學前沿知識的重要作用,學校科研處牽頭,各學院(部)組織承辦開展了學術交流系列活動。第30期由城建學院承辦。
城建學院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于10月19日舉辦“環境化學物質與人體健康評價”學術講座。講座邀請吉林建筑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李娜副教授為主講嘉賓,給排水專業教研室教師及2021級、2022級、2023級全體同學參加。講座由給排水教研室主任魏宏艷主持。
李娜以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為切入點,開啟了講座的話題,強調環境污染是人類活動或自然現象造成的環境質量惡化,并對生物圈產生了不良影響。她指出,環境污染的種類很多,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聲污染等,這些污染之間相互影響,共同危害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其中,水污染是指水體中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質,使水質下降,對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并會導致水資源減少和惡化,影響水生態系統的功能和多樣性,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作為博士后出站人員,李娜老師目前在吉林建筑大學松遼流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從事科教工作。近年來她主持并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廳青年基金、面上基金,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省教育廳項目等多項縱向科研課題及橫向課題,發表學術論文近20余篇。在講座中,她結合自身的科研工作,為同學們展示了目前相關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同時,她一再強調要樹立“青山綠水許自然,生態宜居還彼身”的理想與追求;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有約200萬人死于與水污染相關的疾病,如腹瀉、傷寒、肝炎、寄生蟲感染等,警醒同學們務必學好用好自己的專業,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型社會。
魏宏艷在總結中指出,此次講座增強了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激發了大家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對提高學生的專業學術水平和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城建學院將定期舉辦相關學術講座,邀請知名教授學者、行業領域專家和杰出校友等來校進行學術報告和交流,為師生提供一個廣闊的學術視野和思想碰撞的平臺。
撰稿:城建學院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教研室、科研處 編輯: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