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學校“三高”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教師科學研究能力,有效發揮各學院(部)在學術交流活動中快速、直接、廣泛互通科學前沿知識的重要作用,學校科研處牽頭,各學院(部)組織承辦開展了學術交流系列活動。第九期由建筑與規劃學院承辦。
4月23日上午,建筑與規劃學院在學院報告廳舉辦了題為《寒地傳統村落的健康協同與可持續發展生態實踐智慧》學術講座。講座特邀吉林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院長趙宏宇教授主講,分院全體教師及高年級同學參加,分院副院長張蕾主持了講座。
趙宏宇教授在講座中,首先從應對災害的居住安全、和諧共生的健康環境、自發善治的健康素養和健康協同的現代轉譯四個方面,分享了基于寒地傳統村落健康協同模式的實踐與探索。提出,應傳承傳統村落本土的低成本健康營造模式,使用重視生態和兼顧經濟發展的營造技術,通過傳統營造活動創造促進交往、互惠互助的宜居環境,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趙宏宇教授早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又進入博士后流動站工作,目前受吉林大學特聘為兼職博導,受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特聘為兼職博導,受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特聘為博士生聯席導師。作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深圳市高層次專業人才,趙宏宇教授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出版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取得的科研成果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項。出版專著《傳統村落生態治水智慧》入選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計劃,并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CSSCI、中文核心等80余篇國內外學術期刊論文等。在講座在中,趙宏宇教授結合教學科研工作實際強調,在快速城鎮化及新農村建設的影響下,傳統村落的空間格局、生態環境、文化資源正遭受著不可逆的破壞。有些省份即使在偏遠山區也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傳統的保護規劃策略大都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主,保護為輔,易造成二次破壞,導致村落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逐漸消失。因此,迫切需要好的理論方法來指導傳統村落的保護。
張蕾副院長在總結中感謝趙宏宇教授帶來的學術分享,她指出,趙宏宇教授從傳統村落的健康協同模式營造為出發點,為學科交叉融合和設計中傳統文化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為分院師生在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及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家戰略建立了專業層面的研學基礎。
撰稿:建筑規劃學院、科研處 編輯:馮一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