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拓寬教師學術視野,獲取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升教師研究成果的質量和影響力,2024年11月6日下午,學??蒲刑幪匮}江學者、原臺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聰榮為我校教師做題為《國際期刊發展現況及論文發表的研究方法與寫作》學術講座,各學院(部)科研副院長、學校科研骨干積極分子及省級科研平臺、科研項目負責人等97名教師參加講座。講座由科研處處長張紀堯主持。
本次學術講座深入的從國外期刊投稿、撰寫、修稿等幾個重要環節進一步給予指導,提醒教師并注意投稿過程中的細節問題以及在國外期刊上如何選擇合適的投稿欄目進行投稿等核心板塊進行學術分享。
在講座中,王聰榮教授首先為教師們仔細講解了AHCI、SSCI、SCI(E)、JCR四大期刊文獻檢索數據庫所收錄的文獻類別及特點,并為教師們介紹了期刊搜選資料庫——WOS( Web of Science)以便后續論文參考文獻與引用資料之用。在此過程中,教授還針對如何計算和查詢影響因子(IF值)進行詳細講解,由此提升教師們衡量期刊影響力的能力。教授還指出,編寫研究文章的段落時,“討論”是文章的核心環節,討論的目的是說明并解釋研究的發現,并為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議,它的主要功能是回答研究提出的問題,在寫作中,應該嘗試開發一個大綱來組織思想邏輯形式,這樣才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進而改進論文的質量。
期刊的出刊率是衡量期刊出版發行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高出刊率可以為教師們提供更可預測的發表時間預期。王教授指出在選擇合適的期刊進行發表時,要透過閱讀期刊了解其性質,學會從一個特定的主題類別選擇期刊。在此過程中,教授現場演示了如何從Conference Alerts網站上獲取與自身研究領域相關的國際會議與研討會內容、如何從Clarivate Web上來獲取并選擇與教師自身研究方向相匹配的期刊以及該網站上開源期刊的閱讀與下載的操作流程,
最后,王聰榮教授談及了閱讀外文文獻的重要意義——國外期刊往往是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的重要傳播平臺。教授真誠鼓勵教師關注并嘗試在這些期刊上發表文章,這樣更容易與國際同行建立聯系,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這不僅有利于引進國外先進的科研理念、技術和方法,還能將本校的優秀科研成果推向國際舞臺,提升學?;蚩蒲袡C構的國際影響力。
通過本次學術講座,有助于教師突破地域和自身學術圈的局限,接觸到更多元化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方法,從而拓寬自己的學術視野;促使教師不斷學習和吸收最新的學術知識,保持對學科前沿的敏銳感知,進而實現自身知識體系的持續更新。
王聰榮教授簡介:
福建省閩江學者講座教授/博導
福建省廈門市臺灣特聘專家
臺灣臺北科技大學退休教授/博導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研究
美國北愛荷華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博士
美國中田納西大學建筑暨計算機科學碩士
美國中田納西大學建筑暨計算機科學學士
研究領域為教育理論與實踐、建筑規劃與設計、設計理論與創新思維、可持續性發展評估技術。獨立專書著作共有 22 冊: 當教育正在質變:臺灣建筑教育展望論集、50 位當代建筑家論臺灣建筑教育、建筑圖學、建筑工程概論、工程與設計圖學、工程力學等中文專著 18 冊; 英文專著及專章(均收錄于 Scopus)共 4 冊。截至 2024 年已發表學術論文近 200篇其中獨立作者并被收錄于 SCI, SSCI 及 AHCI 共有 20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