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學校“三高”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教師科學研究能力,有效發揮各學院(部)在學術交流活動中快速、直接、廣泛互通科學前沿知識的重要作用,學??蒲刑帬款^,各學院(部)組織承辦開展了學術交流系列活動。第十一期由交通學院承辦。
近日,交通學院在五樓告廳舉辦了以《季凍區瀝青路面服役性能分布式光纖監測技術與應用》為主題的學術交流講座。講座特邀吉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試驗檢測與養護技術中心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趙含主講。交通學院全體教師及22級全體學生參加了講座。
在講座中,趙含著重介紹了交通工程領域中的季凍區瀝青路面面臨著眾多挑戰。由于季節更迭引發的溫度變化,路面容易出現裂縫、坑洼等損害,這對道路的使用壽命和行車安全構成了嚴重影響。他提到,分布式光纖監測技術作為一種前沿的監測方法,自本世紀初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該技術利用光纖作為傳感媒介,通過監測光纖中光傳播特性的變化來獲取路面的物理參數。采用這種監測方式,能夠實時且準確地獲取路面的溫度、應變等信息,為路面的維護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他還詳細闡述了這種監測技術在季凍區瀝青路面服役性能監測中的具體應用,涵蓋了裂縫監測、溫度監測、車轍監測等多個方面。
趙含長期致力于路基路面安全運維保障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已完成省內勘察設計項目百余項,主持并完成了相關科研項目十余項,獲得了1100余萬元的研究經費資助,其研究成果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他發表了學術論文12篇,其中SCI文章1篇;編制了4部標準、撰寫了1部著作,并獲得了7項專利授權和9項軟件著作權。此外,他還榮獲了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兩項以及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項。在講座中,趙含結合自己豐富的科研實踐經驗,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師生們闡釋了分布式光纖監測技術的原理,并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該技術在保障道路安全、延長路面使用壽命等方面的顯著成效。
本次講座極大地拓寬了交通學院師生的專業視野,使他們深刻認識到分布式光纖監測技術在交通工程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并激發了他們對這種先進監測技術的濃厚興趣。師生們紛紛表示,將進一步深入學習和實踐相關理論和技術,為未來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來源:交通學院、科研處
初審:馮一宸
復審:袁藝
終審: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