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學校“三高”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教師科學研究能力,有效發揮各學院(部)在學術交流活動中快速、直接、廣泛互通科學前沿知識的重要作用,學校科研處牽頭,各學院(部)組織承辦開展了學術交流系列活動。第十四期由城建學院承辦。
近日,城建學院在六樓報告廳成功舉辦了主題為《原位微乳液高效去除土壤地下水中殘余相氯代烴機理及應用研究》的學術交流講座。此次講座特邀吉林大學新能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董軍教授作為主講嘉賓。講座由給排水教研室主任陳麗珠老師主持,城建學院全體教師及給排水專業21、22、23級全體學生參加了講座。
董軍教授從我國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鹵代溶劑談起,向城建學院的師生們介紹了利用微乳液處理鹵代溶劑的方法,詳細闡述了微乳液增溶過程機理、原位微乳液修復技術及其相關研究應用。同時,他還強調了氯代烴污染的嚴峻形勢及其對環境與人類健康的深遠影響,著重指出開發高效、環保的土壤與地下水修復技術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針對原位微乳液技術的科學原理,董軍教授詳細講解了微乳液的形成機制、穩定性因素,以及它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復中的關鍵作用。他指出,原位微乳液技術通過改變氯代烴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學性質,有效提高了其生物可利用性,為高效去除氯代烴污染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通過分享原位微乳液技術在多個實際環境修復項目中的應用案例,董軍教授進一步解析了其技術優勢和潛在的局限性。他認為,盡管該技術在提升氯代烴的生物降解性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需面對一些挑戰。
董軍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涵蓋土壤地下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溯源、污染控制與修復理論與技術、修復材料的開發與應用以及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污染控制等。他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首席專家,多次榮獲“唐敖慶領軍教授”“國土資源杰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等稱號。他主持了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及子課題,同時還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及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40余項,發表了學術論文140余篇。在講座中,董軍教授結合自己的教學科研實踐,介紹了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新技術的開發和優化工作,并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陳麗珠主任對董軍教授的講座表示衷心的感謝。她表示,此次講座不僅使城建學院的師生對微乳液技術在地下水污染治理中的應用有了深刻的理解,還激發了大家對水處理技術研究的熱情,讓大家更加認識到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城市水安全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中的關鍵作用。同時,講座也讓師生們對未來在地下水污染修復領域面臨的挑戰充滿了期待。
來源:城建學院、科研處
初審:馮一宸
復審:袁藝
終審: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