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學校團委積極響應上級團組織號召,引領廣大青年學子踴躍投身“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中去,為家鄉建設與發展建言獻策,以實際行動奏響青春華章,在廣袤的家鄉土地上,鐫刻下當代青年的奮斗印記。
個人介紹
徐銘悅,城建學院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2402班學生,寒假期間在吉林省榆樹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進行社會實踐。
工作內容
法治宣傳:依托法治中國宣傳墻的建設,結合人民法院負責人的專業講解,向群眾深入普及少年審判特色模式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相關知識。通過組織布置宣傳墻,增強大家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認知理解,并面向學生群體開展專題法制宣講活動。
整理材料:提供接待引導、現場答疑等便民服務,精準對接參觀者需求。協助開展宣傳志愿活動,參與設計制作宣傳物料、發布活動資訊,重點推廣志愿服務項目以擴大社會影響力。通過社交媒體實時記錄志愿活動過程,系統整理服務成果形成匯報材料,規范管理志愿服務檔案,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送春聯活動:臨近春節,社區特別舉辦了送春聯活動,邀請榆樹市書法協會的書法家現場書寫春聯。組織群眾有序參與,協助書法家進行裁紙、研墨、晾春聯等工作,并將晾干的春聯和“福”字贈送給社區居民、環衛工人等群體。
實踐感悟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在這段工作經歷中,我接觸并結識了更多人,深刻意識到良好的人際溝通是需要持續磨練的技能。當我主動融入社會大家庭、與人協作共事時,發現協作過程更加順暢高效,往往能事半功倍,這段經歷讓我學會樂于交流、善于求教。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時,我切身感受到這項工作的社會價值與深遠意義,拓寬了視野維度、強化了人際交往能力。
此外,志愿活動讓我直面現實社會的多元挑戰。特別是在參與法治宣傳過程中,我深刻認識到法律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法律既是維系社會運轉的基石,也是規范個人行為的準繩。在當今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法律更是維護秩序不可或缺的規范與保障。通過系統學習,我不僅增強了法律意識,更深化了對法律實際應用的理解。
來源:校團委初
審:林斌
復審:袁藝
終審: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