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學校提升育人質量、推進內涵發展的關鍵契機。目前,學校新一輪審核評估工作已全面啟動,為了讓全校師生更好地理解、把握審核評估工作要求,現定期推送“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應知應會”系列推文,系統了解評估流程及工作要求,準確把握審核評估內涵與重點,形成“人人關心、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扎實推動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
一、什么是新一輪審核評估?
高等教育評估是我國一項持續推進40年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制度,是政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管理高等教育質量,督促高校落實國家各項教育政策的綜合性管理手段,是現代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一輪審核評估是相對于2013-2018年組織實施的審核評估(以下簡稱上輪審核評估)而言的。新一輪審核評估全稱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正式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對2021-2025年新一輪審核評估工作作出總體部署。開展新一輪審核評估是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和《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的重要舉措,是主動適應高等教育轉段發展需求,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加快形成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評估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引導本科教育改革發展和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保障。
二、新一輪審核評估的16字方針是什么?
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
三、為什么要開展新一輪審核評估?
開展新一輪審核評估主要基于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一是落實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舉措。《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高校分類評價”“改進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加強和改進教育評估監測”。立足時代、面向未來,統籌謀劃新一輪審核評估,對落實中央教育評價改革要求,引導高校堅定正確辦學方向、抓實人才培養質量“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緊迫任務。高等教育評估是《高等教育法》法定任務,是現代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40年實踐證明,評估對推動高等教育質量提升、保證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審核評估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研制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時代需要的審核評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內校外協同聯動的診斷改進機制,是加快實現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制度化、長效化的緊迫任務。
三是改進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工作的內在需要。上輪審核評估在引導高校“強內涵、促特色”方面作用明顯,評估理念標準已在高教戰線形成廣泛共識,成為高等教育評估的品牌,并在國際上產生積極影響。但還存在評估推動高校建立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力度不夠、評估分類不明確、評估結果剛性不強、評估整改乏力等不足,迫切需要在傳承經驗的基礎上,對審核評估工作進行改革創新。
四是順應國際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評估是國際高等教育領域保障高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機制,本科評估已成為全球大多數國家與國際組織治理高等教育的通用手段。美、英、法等發達國家都在積極運用評估改善高校教育教學,促進高等教育健康發展,普遍建立起了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法律法規體系和制度體系,開展課程質量評估、專業質量認證、院校評估、教學評價、科研評估等質量評估工作。新一輪審核評估針對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的質量保障需要,體現了國際高等教育評估的共性趨向,有利于內部質量保障與外部質量保障的有機統一,相融互促。
四、新一輪審核評估指導思想是什么?
新一輪審核評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決破除“五唯”頑瘴痼疾,扭轉不科學教育評價導向,確保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學核心地位。推進評估分類,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推動高校積極構建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大學質量文化,建立健全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引導高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五、新一輪審核評估基本原則是什么?
新一輪審核評估基本原則包括:
一是堅持立德樹人。把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構建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標準的評估體系,加強對學校辦學方向、育人過程、學生發展、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的審核,引導高校構建“三全育人”格局。
二是堅持推進改革。緊扣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主線,落實“以本為本”“四個回歸”,強化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以評估理念引領改革、以評估舉措落實改革、以評估標準檢驗改革,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三是堅持分類指導。適應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需求,依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高校辦學定位、培養目標、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情況,實施分類評價、精準評價,引導和激勵高校各展所長、特色發展。
四是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問題清單”,嚴把高校正確辦學方向,落實本科人才培養底線要求,提出改進發展意見,強化評估結果使用和督導復查,推動高校落實主體責任、建立持續改進長效機制,培育踐行高校質量文化。
五是堅持方法創新。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深度挖掘常態監測數據,采取線上與入校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明察與暗訪結合等方式,切實減輕高校負擔,提高工作實效。
來源:評建工作辦公室
初審:龔大龍
復審:袁藝
終審: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