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學校“三個三”發展戰略部署,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學校教師教學發展處推出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系列工作坊。活動聚焦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需求,通過學校和各教學單位輪流承辦的形式,著力打造智能教育教學創新共同體。首期活動由教師教學發展處舉辦。
近日,學校教師教學發展處舉辦“AI驅動課程創新與智慧教學實踐工作坊”,特邀超星集團培訓師團隊主講,全校各院系60余名教師參與學習研討。
本次工作坊聚焦AI+教育三大創新路徑——課程知識圖譜重構、AI工作臺功能矩陣構建、全場景教學平臺融合,通過理論講解、平臺演示與實操演練相結合的方式,系統解析智慧教學創新體系。
1.知識圖譜:重構課程新生態
高歌首先展示了基于AI的課程知識圖譜構建路徑。通過將傳統課程內容解構為顆粒化知識點重新整合,智能標記知識關聯,實現跨學科知識融通。以《大學物理》課程為例,現場演示如何通過學科模塊-核心定律-微觀機理三層級圖譜,將碎片化知識串聯為立體化認知體系,助力學生突破專業壁壘建立系統思維。
2.AI工作臺:教學全流程智能化
高歌深度解析AI技術賦能教育創新的實踐路徑,系統闡釋了集成DeepSeek技術的AI工作臺如何重構教學全場景。通過課程AI助手八大核心功能矩陣——智能出題、智能批閱、智能教案、智能答疑、視頻理解、多語言翻譯、資源推薦及數據分析,構建課程專屬的智能化教學體系。現場演示“AI助教實時輔助教學”場景,展現了AI技術在減輕教師負擔、提升教學效果方面的顯著優勢。
3.智慧教改:技術賦能教學新生態
王昱介紹了“平臺+工具+引擎”的智能教學操作系統。通過超星教學平臺串聯課前知識推送、課中實時反饋及課后個性輔導全流程,結合移動端簽到、彈幕互動與教室端大屏可視化,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智慧教學新生態。她在超星教學平臺上進行了實操演示,展現了AI助教與知識圖譜的動態耦合,解決了傳統教學數據割裂、反饋滯后等核心痛點,為教師教學改革創新提供了精準化、個性化的系統性技術支撐。
在現場演練環節,參訓教師圍繞知識圖譜構建、AI工作臺操作及智能教學平臺應用等核心議題,與超星團隊進行實操交流,通過互動學習,有效強化了教師的智能技術應用能力。
此次工作坊有力推動了學校智慧教學創新實踐的系統性發展。未來,學校將持續開展AI賦能教學培訓,打造數字化教學能力提升平臺,借助技術賦能推動課堂革命,為培養具有數字素養的新時代教師隊伍注入強勁動能。
來源:教師教學發展處
初審:李睿
復審:袁藝
終審:李英杰